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公事学院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日期:2023-10-20     浏览次数:10


说起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从师生规模来看,算是一个“小”学院,但如果从其取得的成绩看,则又是一个“大”学院。


近年来,公事学院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部级课题7项、省级课题50项、政府委托课题27项,出版专著20部、教材7部,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2019年,缪匡华教授主持的《管理创新——案例与实践》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多年来累计18所高校共2万多名在校生选课学习。2021年2月,该院行政管理专业获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零的突破。在惊艳之余,官微君近日专访了公事学院院长赖永波教授,请他介绍创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经验和做法,以供大家借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

近年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


11年深耕  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0年,公事学院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获批并开始招生,首批招生规模200人。开办之初,该专业就确定了面向基层公共部门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办学定位,构建了“三并重、四融合”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以创新彰显专业特色,以特色建构竞争优势。2011年7月,学院申报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2012年5月,行政管理专业获批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借势而上,以2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活动,在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中连创佳绩,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改革成果:2014年“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行政管理专业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省级工商管理应用型学科(服务管理方向)、校级公共管理应用型学科;2018年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管理创新——案例与实践》课程获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行政管理专业经教育部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管理创新——案例与实践》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成为我校第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图片
图片


2014年、2021年,缪匡华教授主持的教学项目分别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图片

缪匡华教授主持的《管理创新——案例与实践》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11月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经过11年的谋篇布局、励精图治,2021年2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经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创了我校首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先河。

图片

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总体来说,经过10多年的深耕,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基层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创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得到全面发展,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为地方和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基层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成果丰富,具有鲜明特色,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在财经类本科院校中产生了示范效应,对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借鉴意义、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



“三并重、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行政管理专业构建了基于“三并重、四融合”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推动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政阵地,探索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发展新思路,在实践中努力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品行高尚、潜力强劲、学业拔尖、能力出众的优秀学子,奋斗在广大基层建设第一线。

 

“三并重”是指“重品德、重融汇、重躬行”,“四融合”是指“标准化培养与个性化发展相融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三并重、四融合” 强化了“教学”第一职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奉献基层一线的使命担当。


图片

学院与恒申集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实践中,以“三并重、四融合”为导向,率先设计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联动机制,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原理--提升—拓展—实践”四阶递进式课程教学体系,以适应基层治理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创建“两基四过程案例引导”教学模式;构建“成果导向+行动学习”的学习成效评价体系。

图片
图片

行走的红色课堂社会实践活动



师资队伍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并重

专业学科发展,教师是关键。学院不断加强名师及其教学梯队建设。一方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学名师培养,1位教师获教育厅推荐参加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3位教师获评“福建省优秀教师”,3位教师获评校“最美教师”“十佳教学科研标兵”。另一方面,完善“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职工进修管理办法》,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目前39人的教学团队中博士占比达46%、高级职称占比48%,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梯队。注重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制定《课程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保障教学研讨、课堂听课规范化;建立公开课制度,及相关奖惩机制。大力加强教研室建设,制定《教研室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保障教研活动规范化。推动党建工作与教研活动高度有机融合,在党建“双创”工作方面,学院党委获评第二批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支部获评第二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支部获评校级“功能型党组织示范点”培育创建单位、1个支部书记工作室获评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重点建设单位;在党支部工作立项方面,2个支部项目获得校级立项。


图片

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开展教研活动




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赖永波院长告诉官微君,公事学院非常注重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在四个方面不断深化:一是制定专业建设保障制度。在人员、经费、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尤其是不断强化项目主持人负责制。二是以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课堂管理、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的管理细则20项,践行“督、导、调、研、推”工作路线,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创建 “112”创新创业保障机制,即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一个委员会(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两个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四是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成立校友分会,听取校友反馈意见,并且建立定期访谈制度。


教学质量体系的保障,也使得学生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4年至今,学院已培养10届毕业生,每届平均就业率97.3%。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为98.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均在98%以上。考研升学率逐年上升,2023年考研升学率首次超过10%,考公率(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服务基层项目)达15%,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实现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双提升。


毕业生在基层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成绩,40多名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乡镇镇长、副镇长等基层管理干部;自主创业见成效,40人成功自主创业。2022年8月,学院对2014-2021届部分毕业生开展了一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和评价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体评价很高,认为毕业生表现出较强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总体评价很好,认为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在校生实践技能、团队精神、协调能力的培养。




专业的美誉度和辐射效应不断体现

《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等媒体对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经验进行了10余次专题报道。除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成果,学院在平台建设方面也成绩斐然,当前有2个省级平台,即青少年事务研究中心、海峡经济区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为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共建平台,即与福建省信访局共建的信访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院、与福建省民政厅共建的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分别于本月获批省级重点智库建设及培育单位。


图片
图片

省教育厅对建设“青少年事务研究中心”的批复

图片

福建日报对信访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院成立的报道

图片

与省民政厅共建的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揭牌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迸发出活力,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大创”大创项目立项20项、省级50项,创业团队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银奖1项,获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铜奖1项;2名毕业生获省级“创业之星”称号;实践团队获2023年全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1项;60名学生赴福州市仓山区担任村官助理,为当地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献计献策;师生协同调研30余次,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35份,其中8份调研成果得到省长、副省长批示;学生在全省高校“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中获本科组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获得省领导和省内高校同行广泛称赞。


图片
图片
图片

“ 管论天下”学生论坛(上)、

第十四届“挑战杯”国赛三等奖获奖团队及证书(下)

图片

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获奖团队

图片

时任校党委书记郑建岚与时任校长陈国龙亲切看望在第四季全省大学生“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获奖的学校代表队(公事学院学生党员林秀琼为团队成员之一)

学院学生荣获第七季全省大学生“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本科组个人二等奖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赖永波院长表示,这得益于学校和学院班子领导有力,方向正确,尤其是前任院长缪匡华教授带领团队的辛苦付出。但面对新文科建设要求和使命,学科专业建设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新难点,急需进一步改造、提升与改革,如学科交叉融合度不高、学科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学科团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谈及未来的发展战略,赖永波院长告诉官微君,2023年学院党委提出了“12345”工作思路,即树立“一个”目标:打造“公考名片”,讲好“公事故事”;攻坚“两项重点”:做好申硕工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作;打造“三个品牌”:“行走的红色课堂”“三廉教育”“管论天下”特色品牌;建强“四支队伍”:干部队伍、党员队伍、网格员队伍、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伍;提升“五项工程”:“书香公事” “先锋公事” “活力公事”“ 平安公事”“ 清风”公事工程。


当前,学院正抓住学校申报硕士授权单位契机,全力冲刺公共管理硕士(MPA)点申报,在基层治理、生态治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凝练学科方向,打造学科方向团队,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凝练学科特色,力争硕士学位授予点申报取得成功。


转自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